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色吧影院,四虎成人精品永久网站,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久一,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∝

?
投資 干貨 消費 評論 學院 滾動
風投 科技 創(chuàng)業(yè) 業(yè)內(nèi) 要聞
當一個快遞員,拿起了筆_天天速看
發(fā)布日期: 2023-05-05 11:39:11 來源: 新周刊

北京夜晚的街頭。/unsplash

在2022年度刀鋒圖書獎“懸浮時代的都市異鄉(xiāng)人”的對談中,《我在北京送快遞》作者胡安焉坦言,寫作對他來說是消化工作中負面體驗的方法。


(相關(guān)資料圖)

他發(fā)現(xiàn),能夠堅持寫作的人,往往不是天分最好的人,而是寫作對他們的生活有特殊意義的人。生活在漂浮的城市,寫作是胡安焉內(nèi)心安定的錨。

在自述中,胡安焉形容自己不自信、不善與人交往,但寫作讓他確認自己無須融入他人。依著慣性活下去、寫下去,是胡安焉的野心,也是他的初衷。

胡安焉反復提到一些詞,比如“不自信”“理性”“社交恐懼”“父母”和“創(chuàng)作”。他的語速緩慢而堅定,在解釋一些問題的時候有些絮絮叨叨,但極為真摯。事實上,我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把他當成一個快遞員去采訪,我對他的快遞工作,以及其他工作經(jīng)歷,比如女裝店老板、便利店員工、保安或加油站加油員并不抱有極大的熱忱。簡而言之,我只對他這個人感興趣——這是胡安焉無論如何也不相信的。

這幾年,“底層寫作”乘勢而起。人性就是如此容易預見,一方面我們對那些自己永遠夠不到的生活感興趣,對著億萬富豪的灣流私人飛機、爆出的驚天丑聞,或兒女們?yōu)槔^承萬貫家財而顯露的人性的狡詐殘忍而流口水,一方面又渴望從“下層階級”的人生故事中獲得對自己的快慰。

但是在胡安焉的寫作中,你哪個都得不到。

如果你想要看底層人民如何掙扎求存的故事,那至少在胡安焉這里,你會有點失望。首先,胡安焉不認為自己是底層;其次,他也的確不是。他的父母是廣州打撈局的員工,他們“在廣州早早買了房”,現(xiàn)在房價也漲了。另一方面,“底層寫作”是一個多少有些可鄙的噱頭——噱頭通常都帶有卑劣的性質(zhì),但這是他的作品能獲得關(guān)注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。

回到本文的開頭,胡安焉反復使用的那些詞給我勾勒出了一個非典型男人的樣子。他的欲望很低,體現(xiàn)在金錢、地位、事業(yè)、愛情等方面。他的長相也是那樣,眉毛稀少,面目和表情有些淡漠、缺乏張力。但如果我想得深入一點,他之所以如此應該不只因為天性上的單純,也有很多后天的無奈。

但他有野心。我能體會到,他的內(nèi)心渴望當一位偉大的作家。他雖沒有將自己和那些文壇巨人比肩,但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做到這一點。在他坦誠而謙遜的語調(diào)當中,我甚至有些忽略掉了電話那頭的雄心壯志。

在讀他寫的《我在北京送快遞》這本書的過程中,“我在北京送快遞”這個章節(jié)反而讓我很難讀下去,我覺得這個章節(jié)有些瑣碎,缺乏個人體會。我把這個心得告訴了胡安焉,很快便發(fā)現(xiàn)了他的另一個特質(zhì):非常堅持自我。在他看來,事實高于一切,個人的感受是其次的,即便有,他也嘗試通過事實本身表達了。

我尊重他的想法,但我個人對后面“我做過的其他工作”章節(jié)中,那些讓我得到心靈共鳴的人生體悟更感興趣。我建議他以后可以多寫寫這些,但他再一次禮貌地回絕了我。他說“沒有什么讀者會對我這個人感興趣”?!暗拇_不見得有。但人們對你怎么看這個世界感興趣。”我說。

我滔滔不絕、情緒激動,拿出了很多作家舉例。他淡淡地回復了一句:“假如是你說的這樣,我懷疑我一開始就沒機會出這本書了?!?

以下是胡安焉的自述。

創(chuàng)作讓我與眾不同

2021年9月,我從北京搬到成都,住在青羊區(qū)西三環(huán)邊,現(xiàn)在和我妻子一起。我不上班,平時就是寫作,我的妻子也是。

我出生在廣州,父親是粵東客家人,母親是上海人。我上過中專,家電維修專業(yè),在工作之后又讀了一個夜校,專業(yè)是廣告設計。

“胡安焉”是我的筆名。以前我讀拉美小說,發(fā)現(xiàn)叫“胡安”的很多,之所以取這個名字,是因為“胡”“安”“焉”這三個字都包含著疑問的意思,有一種疑惑或不安。

胡安焉。/圖源被訪者

我開始大量讀小說是在2009年。在那之前我也看過村上春樹,讀過《挪威的森林》和《海邊的卡夫卡》,還有《王小波全集》,但是塞林格給我的感動最深。

2003年的時候,我加入了一個漫畫社,認識了一些朋友。那些朋友,跟我之前在工作中接觸的人比較不一樣。他們都是“邊緣人群”,或者說非主流人群,都是些藝術(shù)家之類的。我開始接觸到了搖滾樂和繪畫。那段日子對我來說是有沖擊的,因為在此之前我是比較乖、比較溫馴的一個人。

我當時挺羨慕他們,因為2003年那會兒我已經(jīng)工作4年了。我在工作中過得很不舒服,總覺得不安,覺得自己有問題。我不認為是社會有問題,我認為是我自己的問題,我不知道怎么融入社會、怎么跟別人一樣去生活。

但是去漫畫社之后,接觸到這些人,給了我一些啟發(fā)。實際上,我沒有必要非得融入社會。人可以是完全不同的,沒必要在意其他人的眼光,或者要去融入什么東西。當然,這種啟發(fā)或者觸動,并沒有立刻改變我的生活。因為我當時不夠勇敢,比較膽小。

盡管我有了這個認識,但它就像一顆種子,沒有立刻發(fā)芽,只是埋在我的想法里。之后我還是努力去融入社會、去工作。直到后來有一天,它發(fā)芽了,在南寧開女裝店的時候,我過得很不舒服,我覺得什么社會、現(xiàn)實、工作,都沒有意義。這些東西對我而言就是在糟蹋生命、在虛度光陰。

我最終意識到,創(chuàng)作是確定一個人不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個的方式。創(chuàng)作可以讓我與眾不同,而無須融入他人。

我在寫作上面還有一點點野心

我不知道“底層文學”是怎么界定的,是作者本人是底層的,還是他的寫作題材是底層的,底層這個身份是誰來界定的。

我送快遞的時候,月收入7000元左右,還有公司上的五險??赡苡行┊斃蠋煹模蛘弋斁庉嫷?,他們的工資還沒我高。但人們不會說他們底層,因為他們有文化、有知識。

我是快遞員,但我也可以有文化、有知識。因為文化的來源不僅僅是學校、不僅僅是學歷??赡茉谝环N狹義的語境下,人們會認為底層是那些失去了生活能力、沒辦法靠自己獨立地生存、需要社會的關(guān)心和幫助的人群。從這個語境來說,我可能不屬于底層。

所以對于“打工文學”“底層文學”,我是從來沒去想過這個問題的,直到有人把它跟我扯在一起。但我不認為我能代表別人、代表一個群體或階層,我只能代表自己。

《不止不休》劇照

當然了,在圖書發(fā)行和營銷方面,可能出版方或者編輯會有意無意地借鑒這個標簽,出版畢竟是門生意。

在我出版《我在北京送快遞》的過程中,我的編輯把所有營銷的文案都在微信上發(fā)過給我,我都確認過,我自己是認可的。比如在書皮上面提到“底層”人的一生。雖然“底層”打了個雙引號,但這仍然會誤導一些讀者。

我在豆瓣上看到了一些相關(guān)的批評,但由于我并沒有主動撇清我和“底層”的關(guān)系,所以他們的批評我是接受的。如果我要主動撇清的話,那么我最好不要起一個“我在北京送快遞”的書名,而應該取一個比較曖昧的名字,比如“奔走人生”,諸如此類的。

假如這樣,我懷疑我可能就沒有這個出版機會了,因為沒有賣點。我沒有那么高尚,我知道這(個標簽)對我有利,所以我默許了這個情況的存在。也正因為如此,我獲得了更多關(guān)注,我就是占了便宜,但并不是我主觀意愿上要占便宜,我在寫作的時候不會考慮、衡量它有沒有市場。

《天才捕手》劇照

我在寫作上面還有一點點野心,想寫一個有分量、有難度的代表作,一個長篇的小說,絕不是非虛構(gòu)作品了,但每一次都半途而廢。我現(xiàn)在收入的情況,會決定我接下來怎么走,我現(xiàn)在積蓄可能就剩3萬元左右,包括我干快遞時的存款,還有一些稿費。

我換過19份工作。這跟我的性格有關(guān)。我在一個環(huán)境待久了之后,就會累積很多負面的情緒,我沒法消化它們。到了一個新地方,新人沒什么壓力,后來就變成老員工了。一旦新來的同事跟老板之間發(fā)生沖突,我就被夾在中間,兩邊都希望我站在他那邊。這時候?qū)ξ襾碚f,就變成了度日如年。我沒法站隊,我希望不站隊,一輩子就站在中間,做個老好人。

胡安焉。/圖源被訪者

所以一旦斗爭到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,我就離開了。很多人可以把負面的東西消化掉,我不夠開朗,只能憋在心里。

我是一個非常不自信的人,小時候就比較內(nèi)向、害羞,后來到了社會上,慢慢發(fā)展成社交恐懼癥。南寧是我經(jīng)歷中最痛苦的一段日子,我在商場里開女裝店,而商場的人際關(guān)系很惡劣,已經(jīng)達到不講道德那個地步了。在競爭上大家無所不用其極,互相造謠、抹黑、中傷,還有打架謾罵,什么都有。

我很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和評價,對我來說別人對我潑污水比打我一拳還要讓我難受。所以我在南寧做了兩年半之后,精神已經(jīng)不太正常,經(jīng)常覺得別人在議論我,有些幻聽的情況。

再加上2009年我恰好30歲,有一種自卑感——我既沒錢也沒有伴侶,所以最終就導致我閉門不出、選擇寫作,其實就是逃避生活而已。

我懷疑沒有人喜歡快遞這個工作

我在書里寫過“我懷疑有沒有人真的喜歡快遞這個工作”。我確實懷疑沒有,反正我認識的人里沒有。因為這個工作要求很多,除非他天生是個受虐狂,否則怎么會有人喜歡。

送快遞也分好小區(qū)、壞小區(qū),但并不是通俗意義上的好壞。有些小區(qū)能讓快遞車開進去,有的不讓。有的密度很大,一層樓有十幾戶,這樣送起來很快,但有的一層只有一兩戶,那就要反復上下樓;另外,樓間距也是問題,有些小區(qū)是網(wǎng)格狀的,但高檔一點的小區(qū)是平面式的,里面有噴泉、河流、各種彎彎繞繞的路;還有,電梯快慢也很重要。你們一天可能坐兩三次電梯,覺得快慢不要緊,但對我們天天和電梯打交道的人來說,電梯能影響我們50%的效率,所以我們對電梯很敏感。

《終極工廠:UPS優(yōu)比速快遞》紀錄片截圖

我干的兩家快遞公司都屬于送的件比較少的。順豐要求優(yōu)質(zhì)的服務,所以淡季每天送件也就100個左右,旺季會多一點,也就不到150件。像品駿快遞,是唯品會自營的,它比較特殊。我們不僅要送貨,還要攬收客戶的退貨,退貨比較麻煩,你需要驗貨,雖然總量不大,但耗費的功夫多。

很多人搞不清楚送快遞和送外賣之間有什么區(qū)別,其實區(qū)別很大,雖然收入差不多,勞動的難度也都差不多。快遞員的活動范圍是固定區(qū)域,送外賣就要每天去不一樣的地方,應變能力要更強??爝f員更重要的是重復,要有更強的耐受力接受這種枯燥的工作過程。另外,我們有旺季,但外賣是沒有的。

很多人搞不清楚送快遞和送外賣之間的區(qū)別。/《在一起》劇照

“我在北京送快遞”這章之所以是比較重要的章節(jié),是因為這個工作2019年年底才結(jié)束,我對這段工作中的很多經(jīng)歷都還記憶猶新。但“我在北京送快遞”這部分里,并沒有寫太多個人感受,我盡量避免去下判斷。

我覺得事實很重要,雖然我沒有去評判、議論、反思、深入,但是每個讀者會獲得不同的內(nèi)容,是開放式的解讀。在“我做過的其他工作”這個章節(jié)里面,我寫了一些個人感受,它指向的是我這個人,是相對封閉的敘述。

而我這個人實際上沒什么吸引力,而事實永遠凌駕在我個人的想法之上,因為事實是開放的,是不容抹殺的。

我的面前不是一條軌道

我書里寫:“我始終不明白他們是怎么從一個學生搖身一變成為成人的。我懷疑他們早在還是個學生時,身體里就已經(jīng)藏了一個成人?!?/p>

雖然我現(xiàn)在不希望成為那種模板化的、標準化的成人,但我剛剛離開學校的時候,我只想成為一個普通人,否則我沒有安全感。我就希望能像一只羊融入羊群一樣,根本沒有考慮過我想不想(融入的問題),我出于本能就想。

我倒不是拒絕成為那樣的人,而是從審美上面,我覺得他們(的價值觀)比較封閉。他們已經(jīng)放棄了人生的可能性,只剩下一個目的了。

當你只有一個目的的時候——我指的目的就是過一種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的人生,比如受人尊重,有物質(zhì)生活享受——你就會埋頭奮進,不會再看別的東西,剩下的就是一條軌道而已。而我希望我的人生永遠是開放的,我的面前不是一條軌道,而是一望無際。那些(世俗的成功)沒法吸引我,那么賣力去吃那么多苦,忍受那么多屈辱,然后忍氣吞聲,我做不到。

胡安焉。/圖源被訪者

關(guān)于我的父母、我的家庭環(huán)境,我在那部15萬字的連載(注:連載在黑籃公眾號)里寫了很多。但我對他們是什么樣的一個態(tài)度,這個問題隨著我不同的年齡階段,答案都不一樣。我的父母沒有獨立思考能力,當然,大多數(shù)人都沒有。但是他們也不融入周圍的社會,不是主流文化中的成員,他們是比較奇怪和扭曲的。雖然這不是他們主觀的意愿,而是在社會進程中慢慢變成了這個樣子,可以說,他們是社會變革過程中一些不幸運的個體。

他們從來不會阻礙我的人生選擇,比如我要打工,或者寫作。在我小時候,他們也從來不督促我考好成績、考好學校、以后要掙錢,我工作之后也沒有說過我要多掙錢孝順他們。他們從來沒有施加給我那種不舒服的目標,或者跟別人攀比。

但是他們也沒有給我鼓勵,也沒有說你應該做什么,或者問我想做什么。他們就是冷冰冰的,可能就像“修女”一樣,總是說不要這樣、不要那樣,總說不好的、不要的東西,不是那種鼓勵性的教育。所以對我來說,我總是缺乏自信,對于那些明明可以嘗試、可能成功的事情,我都想自我否定了。當然,中國文化中普遍存在這種否定式的教育,也是一種道德主義的塑造。

《父母愛情》劇照

我周圍的人都說我是一個很理性的人。因為我的家庭里面就不太講人情,我父母對我的教育也不是很講感情,他們的感情都是比較內(nèi)斂的。因為“感情”這個詞是私人的,而私人的東西在過去那個年代是帶有否定意義的,講究個人主義、個人情感是不合適的。

所以我的父母看任何事情都是要站在天下為公的角度,我媽說話很多時候是《新聞聯(lián)播》的腔調(diào),一切都要從宏觀、整體、高瞻遠矚的角度去評判,所以他們對于私人感情是非常壓抑的。

我從小對于人情、感情,應該說是感觸不深,或者說我比較欠缺。其次,我們家在廣州孤立無援,因為我們不是本地人,沒有親戚、沒有朋友。我反感人情社會,是因為人情社會對我沒好處,我不站在人情網(wǎng)絡密集的點上,我站在一個空白區(qū)域。

要是這個社會是人情社會我不就吃虧了嗎?因為我沒有人情、沒有交情、沒有人脈。而我的性格、我的家教導致我不善于跟人交往,不善于維護或者獲得一段交情。

《狗13》劇照

比如說是非對錯,我對事物的判斷可能比較少受到情緒的干擾。比如說我的朋友跟人吵架了,我會站理不站人,但只是在心里邊,不敢得罪人、不敢表態(tài)的。要是我朋友寫的東西不好,我不會說,就這樣。

但我很在乎別人的看法,我不敢得罪人,總想討好人。這導致我最后選擇避免社交,因為社交會妨礙我所有事情,我什么事都沒法專注去做,索性把它切除。也不是說人沒有社交的欲望,我也有的,只是痛苦之下兩害取其輕而已。

我只能依著慣性活下去

如果我用幾個詞來形容北京,應該是“干燥”“大氣”“寬敞”“筆直”。北京人挺有主人翁精神的,挺熱情好客的。我喜歡北京人的大氣,他們并不蠅營狗茍。當然,可能也有一些,尤其是男的比較油滑,但這和他們的優(yōu)點也是相輔相成的。

我的書里寫了很多在北京的負面的遭遇,但實際上大多數(shù)北京本地人對我挺親切,哪怕他們是第一次接觸我,都好像把我當家人一樣,熱情地打招呼,有的人還把水果、飲料給我。反過來說,對我苛刻的人絕大多數(shù)其實是跟我一樣的“北漂”,他們經(jīng)濟條件不好,住在合租房里面,工作壓力很大,這種人反而對我是苛刻的。

總的來說,我不覺得我現(xiàn)在的情況、處境不好,我還是幸運的,畢竟我生在廣州,哪怕我的父母都不是本地人。但是我們早年買了房子,現(xiàn)在房價也上漲了。

《陽光燦爛的日子》劇照

我為什么可以寫作,是因為我身上沒有擔子,我也不要孩子,我父母又有退休金、有醫(yī)保,他們不需要我和我姐去贍養(yǎng)他們,他們自己就能照顧好自己。這都是我可以選擇這樣一段人生的先決條件,而這條件是很多人不具備的,相對他們我是幸運的,(生活)也沒有虧待我。

假如我可以選擇,我自己都希望不要生到這世間,當然,這肯定是沒得選,因為我生下來了就得依著慣性一直活下去,除非我遭受了很大的打擊,很痛苦,否則我只能依著慣性活下去。我父母生我就是一個盲目的過程,他們只是依循傳統(tǒng)的力量,要生兒育女、傳宗接代,他們自己都過得很困惑。

我要是生孩子也同樣會遭遇他們的情況,我沒有能力。首先就是沒有錢。我何必把一個生命帶到這世界上受苦,而且這也會損害我自己,我承擔不起這樣的責任。在我看來,真正幸福的人生就是這個人是沒有偏見的,是完全開放的,他的生活是充實的、專注的。

《狗13》劇照

對我影響最大的作家,如果只能說一個,那就是契訶夫。我到現(xiàn)在也形容不出來我自己的寫作風格,只是自然而然形成的。我沒有什么天賦,現(xiàn)在仍然像一個剛開始寫作的人一樣,還是非常費勁。

我不像有些人,比如卡佛,他三四萬字的初稿可能兩天就寫完,然后花兩星期把三四萬字刪減到五六千字。我不是這種人,我寫的時候就像磨刀一樣慢慢磨,每寫一個句子就會讀一遍,如果不通順我就改,改了之后我連著前面幾句一次性讀下來,看連下來通不通順,如果是通順的,我就再寫下一句,我是這樣不斷去磨蹭的。

如果讀者對我的書有差評,我盡量不去看、不去想它,因為可能會損害我的情緒。

《法蘭西特派》劇照

我覺得自由對我來說更多的是一種自我實現(xiàn)。能夠證明我存在過的,只有我身上那些獨一無二的東西。這不僅是我寫小說的初衷,也是我待人處事,或者說我整個的人生觀念。

我曾經(jīng)在閱讀時得到的震撼、溫暖和勇氣,讓我覺得我在這個世界上不孤單,我(通過寫作)也成為了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的一部分。

假如以后有人到了這個世界上,他們覺得缺乏力量或是迷茫的時候,讀到我曾經(jīng)面對過、寫下的這些東西,也能夠給他們帶來同樣的鼓勵和勇氣,我覺得就很了不起了,這是我最強烈的一個追求。

·END·

作者丨宋爽

關(guān)鍵詞:
24小時熱點 精彩推薦
資訊新聞
?